多国着急对中国出口食品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宣布隔离、停产措施,多国商家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将手中堆积的商品卖出去。智利车厘子、新西兰龙虾、德国猪肉……《环球时报》驻各国记者迫切感受到外界对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外媒称,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全球供应链形成压力。但很多国家也相信,疫情过后,中国需求依然旺盛。
新西兰:龙虾丰收,渔民犯愁
本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赵理铭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人改变过年聚餐的方式,也让新西兰龙虾失去市场。订单大量取消,已经捕捞上岸的龙虾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开船出海?中国市场需求什么时候会恢复?渔民和商家都犯了愁。
惠灵顿渔民约翰尼·伯克哈特从事龙虾捕捞行业20年,他说今年这个情况可能是最惨的一次。目前,新西兰龙虾业的年产值为3.2亿新西兰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从业人数在2500人左右。新西兰龙虾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马克·爱德华兹说,目前新西兰龙虾出口处于停滞状态,“中国春节期间龙虾价格最好,需求最旺,但没想到目前受冲击最大。”现在几十吨的龙虾抓上来了,没地方去(如图②)。往年捕捞季是一船难求,如今捕捞船都停在岸边,工人和渔民没事干。
龙虾的价格也一跌再跌。往年中国春节,出口龙虾价格能卖到每公斤130-140新西兰元,如今只能卖50-80新西兰元。一旦龙虾死了,就更卖不出价格。如果冷冻出口,价格只能卖到1/3。除了龙虾,鲍鱼出口也处于停滞。原木和肉制品出口也骤降。
于是,供应商和渠道商展开自救活动。新西兰华人成为龙虾供应商的目标替代市场。一时间,新西兰华人朋友圈里,各种龙虾团购、特价龙虾、关注公众号送龙虾等各类促销活动一拥而上。不过,新西兰本地消费能力不足。一位参与组织了本地龙虾促销活动的华人女士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们在公众号上推出特价龙虾团购活动,第一周效果不错,但显然后继乏力无法持久。
在新西兰,商业捕捞龙虾是有配额的。整个新西兰每年只允许捕捞约2750吨,捕捞季到3月底结束。大部分渔民都会为中国春节预留1/4配额,但现在这些配额基本上都要浪费掉了。针对龙虾行业遭遇的“寒冬”,新西兰政府采取一定扶持措施,让渔民把一部分可以放归自然的龙虾放回去,允许配额持有者在下一年继续使用上一年的部分配额。政府还在考虑税收减免。
一些供应商也开始转战其他市场,例如日本,韩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但疫情同样也影响这些地方的消费需求。美联社称,食品、制造业甚至奢侈行业等,都受到疫情冲击,意大利、韩国、日本主要制造业地区的停工,将危及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