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百姓吃到最好的食材——专访澄明食品工业园王文正
这两年,伴随着河南艺人岳云鹏在央视等媒体上做的一则广告,“锅圈食汇”这个火锅烧烤品牌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在家吃饭,就找锅圈”成为众多美食爱好者的一众选择。目前,锅圈门店数量过万家,2022年销售超过1亿份订单,成为中国领先的时尚餐食品牌。2019年,“锅圈食汇”创始人杨明超回到老家河南省鹿邑县,投资兴建澄明食品工业园,目前已建成11家食品工厂,累计投资20亿元,用工4000人,2023年实现营收36亿多元,成为拉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正向着中国最大美食基地的目标奋力挺进。
河南是食品工业大省,有“国人餐桌”“世界厨房”之美誉,在河南本土成长起来的食品品牌“双汇”“卫龙”“三全”“思念”“牧原”等等,消费者耳熟能详,而这一次锅圈食汇的迅速走红似乎非同寻常,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放眼全国星罗棋布的锅圈门店,也不是由此衍生出的遍布城乡的华鼎冷链物流系统,而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汹涌来袭,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的产业变革之路如何走?河南要实现制造业强省从何着手、何处发力?过去常说的“三产融合”“五链耦合”,有没有可资借鉴的路径或模式?或许,锅圈食汇快速崛起的背后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他们从消费端出发,经过务实基础上的逻辑推演和市场化的实战磨砺,对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被专家称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创举。
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就有关问题专访了鹿邑澄明食品工业园副总经理王文正。
16:07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以下称记者):锅圈食汇是预制菜领域的一家头部企业,可以说是河南的骄傲。锅圈食汇立足于本土、成长于本土,在中原这块土地上从诞生到成长到壮大,其中是否有一定的必然性?
鹿邑澄明食品工业园副总经理王文正(以下称王文正):锅圈食汇作为我们的渠道上的一个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澄明食品工业园主要是给他们做原材料的供应。它之所以从河南走向全国,我觉得首先是对河南“中国粮仓”“天下厨房”的认知优势;第二个原因就是,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河南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锅圈食汇是在郑州开始兴起并走向全国的,而郑州代表着全国的平均消费水平;在郑州能够做好的,在全国有更强的可复制性;第三,因为他们的创业团队都在河南,经过了产品的标准化、数字化,包括品牌上的投入,最终实现了万店连锁的局面。
记者:目前锅圈食汇在全国的这种布局是什么样的?
王文正:据我了解,目前锅圈食汇在全国基本上所有的省份都有布局,在河南,在江浙,就是在人口密集的这些地方,尤其在北方,对锅圈食汇产品的接纳度还是非常高的。
记者:我们知道预制菜产业链是河南省重点打造的28产业链之一,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壮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锅圈食汇作为预制菜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河南省做优做强预制菜产业链方面,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文正:澄明食品工业园也是河南食品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通过三年努力,从无到有走到了今天。预制菜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它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预制食材,第二类是预制半成品,第三类就是预制成品。而我们澄明工业园主要做的是预制食材,包括一小部分预制菜成品,比如说我们的大家旺、菊花开,还有一些卤味休闲食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预制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需要标准,就是国家要对预制菜出台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而现在呢,各地都在出台自己的标准,却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可能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理解为预制菜,假如概念上都不够清楚的话,可能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它发展的扶持,都会感觉无处发力。
记者: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支持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企业创新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我们发现,报告中不仅重点提到锅圈食汇,而且在表述方式上有了微妙变化,以前说到产业融合,通常的提法是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现在叫三二一产业融合,这其中有什么本质不同?
王文正:我觉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路子。比如我们的大客户锅圈食汇,它对河南的贡献,我觉得更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三二一产联动。为什么我们更多喜欢说“联动”?因为先有联动才会有融合。锅圈属于偏餐饮的零售,是销售服务业,属于三产,我们澄明食品工业园就属于二产,我们入园的企业跟锅圈都有战略上的合作关系,在渠道上研发上会有一些互补,这样的话,锅圈的订单给到我们澄明产业园入园企业的工厂,然后我们工厂的订单再给到上游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订单链条。所以说,三二一产联动更多的是一个订单的联动,从三产给到二产的订单,二产再给到一产。而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一二三产联动,一产层面,更多是根据当地的一个资源禀赋,去鼓励农民进行种植或养殖,然后,还得在他周边去建工厂,还需要去围绕种植养殖去招商引资,工厂建好了之后,生产出来产品还得去找销路、找订单,等等。而我们澄明食品工业园的“玩法”就是拿订单,没有订单不生产,所以说三二一产联动就是订单联动,三产的订单给到二产,二产的订单给到一产,这就是三二一产联动最底层的逻辑。如果说一二三产联动是一个推力,那么三二一产联动就是一个拉力,三产拉动二产,二产拉动一产。
记者:能不能具体阐释一下,一二三产融合的“推力”与三二一产联动的“拉力”有什么不同之处?
王文正:为什么叫推力?比如说一产,我种植养殖了之后,我需要去再靠政府的推动,招商引资啊,营商环境的吸引啊,围绕养殖和种植的产地去推动建立二产的工厂,去建加工或者生产基地、生产工厂。生产工厂建好之后,我还要去到处拓展销售渠道,不管是电商还是实体渠道,我就要去到处去找订单、去挖客户,这只能说是一种推力,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被动,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一二三产就无法联动。而我们的三二一产联动,它更多的是从需求端出发,从三产的销售服务的客户那里出发,需求方下了订单给到三产,三产下了订单去给到二产,二产再去给一产,去做公司+农户的订单,这样就形成一个拉力,它整个过程不会有库存,也不会出现中间的空间断档,所以说整个流程是比较顺畅的。在我们河南,包括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等,他们做的都属于这种模式,包括外省的企业,比如老乡鸡等,不管是餐饮企业,还是别的行业,他们都是从三产出发,然后去拉动二产,二产再去拉动一产,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是“拉力”,一个是推力。
记者:澄明食品工业园在助力乡村振兴,或者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没有明显的成效?
王文正: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其实最能带动就业的就是三产,因为三产是服务业,据我所知,锅圈食汇有10000多家门店,每家门店有3个服务员的话,就会实现将近40000人的就业。再看我们鹿邑澄明食品工业园,其实是一个返乡创业项目,我们的投资人就是鹿邑本地人,从投资第一家工厂澄明食品,三年多的时间建成了15家工厂,在当地解决了4,000人的就业。
再比如说种植辣椒,我们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去做辣椒上的布局,既保证了我们工厂的品质、价格和供应,也保证了农民的收益。在养殖上,我们跟一个养牛场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的原料来源,以此推动当地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我们的十几家工厂,都会变成鹿邑的食品工业的基础设施,就会推动当地的产业振兴。再说人才振兴,其实我们的4,000食品工厂的蓝领产业工人,我们也在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建设,对蓝领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先后已经培训了将近2,000人。这样,我们就把对当地的种植养殖的拉动,包括生产拉动的就业,包括蓝领工人的培训,我们就把全产业链条全部打通了。从农民变成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不光让他就业,而且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有了产业,有了就业,有了收入,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地方正在打造一种创新型的示范园区,正成为集生产、研发、冷链物流、消费体验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新载体。澄明工业园区有什么鲜明特色?
王文正:澄明食品工业园主要是围绕火锅烧烤来配套我们的整个供应链,我们在招商的时候就是在围绕火锅烧烤,去配套我们的一家又一家工厂,比如说火锅里边的大品类,从火锅底料,到牛肉,到羊肉,到丸子等等,每一个品类,单独建一个工厂,这样的话,保证每个工厂做得更专业,只有专业的,他才会去做出品牌。也就是说,我们跟其他很多园区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工厂是一个品只招一个工厂,类似的产品不会招第二家,入园的企业,我们只有协作,没有竞争。我们现在的十几家企业,我们的口号就是,拿出一个客户,可以收获10个客户,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实现客户端的共享,我们叫“聚合营销”。在采购端,如果说各个工厂同时需要同一个原料,比如大豆油,我们就去集中采购,每家工厂需要1,000吨,10家工厂可能需要1万吨,一次采购1万吨大豆油,价格可以下降很多,这就实现了我们原料采购上的一个规模效应。
此外,我们还建有产研中心,就是通过工业园去跟院士博士,跟各种研发机构和高校等,建立研发和品控上的合作。假如一家工厂跟他们去建立联系的话,是非常不经济的,而现在我们做的叫“平台经济”,给他们签整体协议,各个工厂提需求,我们跟他对接具体的合作项目,这样我们的“小工厂”就实现“大研发”。
记者:目前,锅圈食汇的产品大多集中在火锅食材的范围,在满足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有没有新的谋划?
王文正:这方面更多的是我们的大客户锅圈食汇的战略。锅圈食汇的定位,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从之前的火锅变成火锅烧烤,现在变成“在家吃饭,就找锅圈”,他的产品序列在不断地扩张。举个例子,比如说牛肉,我们之前可能就是卖肥牛卷,卖毛肚,那么未来,我们可能就变成一种成品菜,比如说番茄牛腩等等,就可以去做预制菜。只要客户有需要或者说渠道有需要,我们就会去增加相应的品类。为什么我们单场单品?就是一个工厂只做一个品类,这样我们把原料做到极致,然后我们再去选择最优秀的厨师,跟国家级的烹饪大师合作,去还原主打菜或者地方特色菜的品味,还原了之后把它工业化,进而实现预制菜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配方、最好的工艺,给大家最好的预制食材或预制菜肴。
记者:一个龙头企业往往可以带动形成一个超级供应链,形成当地的地标特色,从而成为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您觉得目前当地政府在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方面做得怎么样?
王文正:从2019年10月份开始,我们开始酝酿在鹿邑县要建一个工业园区,2020年4月份开始动工,10月份第一家工厂就建成了,创造了“澄明速度”,这也可以看出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力度。鹿邑县政府已经把澄明工业园的火锅烧烤产业列入了本县的五年规划,将长期不断地支持我们的发展。去年,鹿邑县政府在央视给我们做了一个广告投放:“火锅食材生产基地——河南鹿邑”,细心的人会发现,鹿邑已经从之前的老子故里变成了火锅食材产业。这也反映出政府对这个产业的重视!在近两年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中,鹿邑县的工信、发改委、农业等职能部门对我们的关注是非常到位的,我们其中一家工厂,从2021年7月20日在一片荒地上开建,三个月把工厂建好,四个月就开始投产,这就是我们的“澄明速度”,就是说单个工厂建得快,工厂数量增加得快,我们的工厂也拓展得快。所以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靠的是市场的适销对路,另一方面就是靠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扶持。
记者:您对未来有没有一个预期?
王文正:澄明食品工业园经过四年的发展,除了现在这15家工厂之外,我们积累下来的最大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澄明模式”。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澄明模式”在全国的复制,目前除了在河南鹿邑,我们已经在四川广元、湖北荆州、广西北海、辽宁黑山等地,本着产地建厂、销地建园的原则,开建了新的澄明园区。目的是让我们的餐饮客户用到最具性价比的食材,或者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中国14亿百姓吃到最好吃、最优惠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