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福州在行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無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牽動著千家萬戶,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我市全面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全市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持續將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圍繞監管、服務、共治等重點工作,共同推動我市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
食品安全工作 實行黨政同責
市委、市政府將食品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持續將治理“餐桌污染”和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列入我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十三五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還連續多年與各縣(市)區政府、市食安委成員單位簽訂年度食安工作目標責任書,將食安滿意率績效考核列入市食安委各成員單位“業務工作實績”指標,層層壓實食安監管責任。
構建全鏈條 治理保障體系
農業種養源頭:嚴控源頭准出環節
組織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全面完成1284個土壤樣品和267件農產品樣品的採集任務。啟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已完成299個地塊的入戶調查。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建設標准化示范基地,推進“三品一標”認証,推行本地產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准出。
生產加工環節:以生產企業風險清單式管理為重點
每年制定食品生產安全重點風險隱患治理清單,構建以風險分級管理為基礎、企業自查為前提、日常監督檢查為重點、飛行檢查為補充的監督檢查工作體系,重點整治“兩超一非”、摻雜摻假、非法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不真實標注等食品生產經營風險隱患。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來,組織約談食品生產企業79家次,組織雙隨機抽查以及飛行檢查110多家次,不合格企業飛行檢查比例達到30%以上。
目前全市已有22家農貿市場實現“農+超”升級改造。
流通環節:推行農副產品生鮮超市“農+超”升級改造
實施城區農貿市場“農+超”升級改造。升級后的農貿市場實行類似超市的規范管理,設有獨立的檢測室,配備追溯秤,搭建智慧農貿市場信息化綜合管理平台。目前,首批22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其中10家配備追溯秤858台。
此外,城管、商務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認真落實食品安全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實現帶料試運行﹔四大重點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完成“一進口一出口”標准化改造﹔建成福清江陰利嘉國際物流園、福建華萊士百星立體自動化物流冷庫等冷鏈物流項目,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餐飲消費環節:推行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
全市完成動態等級評定的餐飲服務單位達35250戶﹔開展各類餐飲業示范創建,共創建75家放心餐廳、15家放心食堂、37條餐飲食品安全示范街和746個餐飲食品安全示范店﹔開展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創建,共創建17574家,佔比達45.38%。同時,“明廚亮灶”工程拓展到線上,建成100余家網絡餐飲“明廚亮灶”,創建示范效應凸顯。